我们都知道,在对无限可能性的探索中,达成这一任务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此,自我发展也就没有一个可以标定为终结的确切目的地。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可以确定的,自我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行动,但它永远距最终达成有一个无法确定的、尚未完成的距离。
自我意识的复杂度在不断提升,自我能量的当量在不断强化,自我价值的水准在不断抬升,但什么时候才能说自己达成了自我价值的完成呢?
自我始终依据内在最核心的意识驱动不断地在推进自身的价值完成,这一核心意识是从弘一本源意识的意识完形那里继承来的,是内在自我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所有的行动与行动规划都依据这个初心展开。
自我价值完成没有一个尺寸或数量可来量化它的进展,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绩效一说。但它确实有一个量化的朝向。你可以发展得很慢,但原地踏步、始终转磨,甚至因外在角色我的观念是充满恐惧和限制性就开倒车,那就说不过去了。
无知和界限感让角色我在成见中与其它存在有了界限,使自己的一部分因此仿佛有别于自己的其它部分,甚至有别于其它的自己,因此隔膜了自己与万有间的距离,无法吸收自己们的广泛多元经验。
角色我引导自己去相信扩展会导致自我意识的减弱,会侵入其它的自己。宗教与当代科学把二元论从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渗透到角色意识的每一个面向,全面地石化了自我飞升的内心通道。借此有了上帝与子民、权贵与贱种、专家与百姓的种种对立;把人与自然也对立了起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实在没的斗了就与昨天的自己斗。
那什么才是自我价值完成呢?如果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跑道,是否价值完成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呢?
“价值完成”是打开了自己多维多元的很多只眼睛,容许自己并知道自己可以有能力有权力展开交叉的视角,进而扩大自己的可见视野,看见各个不同的实相部分。这让它自己能够扩展和其它自己的意识交流,把意识、知见、智慧、视野、觉悟相互融合,所有分裂出来的“自我们”一起融合、加入、回归到一个意识完形中。
心与心再无间隙隔膜,这种无界限不设限的开放带来融通的心流,进而达成通透的意识、无漏的认知、丰盈饱满的智慧,使自己的一些部分不再有别于自己的其它部分,让其它的自己携带着我们的经验合为一体。这一刻,自我意识就完成了“价值完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万众是我,我是一切。这就是无我的至高境界,也是意识在现阶段可以达成的最高境界:合一意识,无漏智慧,通透认知,不二理念。
——Y3-6-142《已知的实相III》:全我是如何在多重宇宙中运作的